當七夕遇上非遺,來麗江體驗一場“中式浪漫”

2025-08-29 10:24:05 閱讀量3500 字數(shù)3033


麗江是一座浸潤著浪漫的城市。玉龍雪山以巍峨身姿,默默見證了無數(shù)情侶的山盟海誓,愛情的故事在此悄然生長、蔓延。


 在云杉坪,相擁的情侶們以雪山為屏、云霧為紗,鄭重許下 “執(zhí)子之手” 的誓言。而他們腳下的土地,也曾見證過無數(shù)納西族青年男女動人的愛情故事,這方承載著 “一米陽光” 傳說的秘境,吸引著情侶們前來定格愛的永恒,讓神圣的玉龍雪山從承載深情的 “情山”,漸漸成為無數(shù)人向往的打卡地。


在云杉坪景區(qū)拍婚紗照的新人。(麗江融媒記者 趙慶祖 攝)


無論是情侶相偎遠眺雪山的巍峨,還是牽手漫步古城街巷、瀘沽湖畔,在夕陽余暉與輕柔晚風里相依,麗江的每一寸景致,都成了愛情最動人的背景板。那些幸福的瞬間被悄然定格,化作心底永恒的暖意。也正因如此,麗江被人們溫柔地喚作 “愛情圣地”。


 一對新人在藍月谷景區(qū)拍攝照片。(麗江融媒記者 趙慶祖 攝)


轉(zhuǎn)眼又是七夕,空氣里都浸透著蜜糖般的甜意。當愛情邂逅非遺,當巧思碰撞浪漫,會綻放出怎樣的驚喜?不妨看看在這“愛情圣地”,如何用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演繹獨屬于東方的 “中式浪漫”。

 

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現(xiàn)場展示。(馬登科 攝)


麗江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是納西族文化和外來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傳統(tǒng)婚俗大致可以分為說親定親、請酒、婚禮幾個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婚禮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東巴經(jīng)典儀式中迎素神、“罷麻罷”(納西語,意為涂抹酥油之意)、祈福等核心環(huán)節(ji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2017年,民俗之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被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說親定親


說親定親,納西語稱之為“設(shè)奢”。在納西族傳統(tǒng)的風俗里,一年中有幾個說親定親的好日子:農(nóng)歷二月初八(三多節(jié))、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在過去,男女青年相識戀愛后,需要請媒人牽線。雙方家長合完八字,男方就請媒人送給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還要加上砣鹽兩個,以表示山盟海誓。到了現(xiàn)代社會,在納西人家里,如果有姑娘小伙準備在來年辦喜事,那么在端午節(jié)或者中秋節(jié),男方家的長輩,如姑媽、姨媽、叔叔、舅舅等要帶上煙、酒、糖、茶四色禮和一些禮物到女方家里,雙方家的親朋好友相聚一堂、見面寒暄、認門認親。

 

訂婚


訂婚,納西語稱“日?!保ㄒ鉃椤罢埦啤保?。訂婚時也要跟定親時一樣,男方父母與同族長輩親戚一起,帶上煙、酒、糖、茶四色禮及各種禮物,與女方家父母親戚相聚,舉行訂婚儀式。在結(jié)婚之前通過訂婚儀式,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在家中長輩的見證下締結(jié)婚約。同時,以卜算雙方的生辰八字或參考古籍等方式,挑選出舉行正式婚禮儀式的吉日。

 

舉行婚禮


舉行婚禮,納西語稱“楚美如”(意為“娶媳婦”)。納西族婚禮場面盛大,整個流程大概要持續(xù)三四天。婚前一天就開始忙碌,布置婚房,廳堂院落張燈結(jié)彩,門房粘貼喜慶婚聯(lián)。還要用青松枝條扎搭彩棚,將青松毛撒滿院子,然后殺豬宰羊準備待客。


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中結(jié)婚的新人。(馬登科 攝)


在婚禮前一天,男方請媒人給女方送去一份“紅柬”并各種禮物,女方接到“紅柬”及禮物后,新娘要痛哭一場,叫做哭嫁,作為調(diào)子叫《哭嫁調(diào)》。新娘哭,母親或伙伴要勸解、安慰,于是有《勸女調(diào)》。當天晚上,女方父母請歌手唱大調(diào),這時唱的調(diào)子叫《嫁女調(diào)》。


男方到女方家后,納西族東巴需在女方家的大門上貼對聯(lián)祈求大吉大利,接著男方伴郎團通過塞紅包、情歌對唱等方式請女方家開門接親。進門后,男方家先過禮,把彩禮在堂前擺放整齊,彩禮代表著男方家迎娶新娘的誠意,也可體現(xiàn)男方家的家境情況。在麗江古城居住的納西族,一般在婚禮前兩天就完成了貼對聯(lián)、過禮這個環(huán)節(jié),新娘的大部分嫁妝也會在結(jié)婚頭一天就送到男方家,俗稱“送被子”。

 

接親時,迎親隊伍向新人拋灑五谷,新人回贈喜糖,寓意把甜蜜和幸福傳遞給更多人。在同族長輩、兄弟姐妹及女伴的陪同下,女方前往男方家。


把新娘接到男家門口,女方送親者唱調(diào)子請開門,東巴在門內(nèi)對唱。門開后,新人跨過門檻上的紙糊馬鞍,進入大門,東巴一面唱、一面念,并在新娘額頭上點上幾點紅酥油或幾滴水。東巴所唱的叫《結(jié)婚調(diào)》。


晚上,男方家里請歌手唱大調(diào),這時的調(diào)子叫《請客調(diào)》。所以,各種內(nèi)容的喜事習俗調(diào),幾乎貫穿在整個婚嫁儀式中。 

 

結(jié)婚習俗


納西族婚禮過程中,有跨火盆、喝糖茶、送圍裙的習俗。新娘到達新郎家后,按照納西族傳統(tǒng)習俗,新人在進門時首先要舉行跨火盆儀式,跨過這個燒有幾種辟邪樹葉的火盆,寓意驅(qū)除所有晦氣,進門吉祥安康。麗江壩區(qū)的納西族,還有這樣的習俗,新娘接進新郎家后,婆婆會將提前準備好的一碗糖茶和一床圍裙送到新房,說些吉利祝福的話。新娘喝了糖茶后,就會圍著圍裙下樓幫忙。糖茶寓意小夫妻倆甜甜蜜蜜,圍裙則寓意讓新娘勤勞持家,當好女主人。

 

體驗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的意大利新人。(供圖)


按照納西族的傳統(tǒng)禮俗,結(jié)婚時的彩禮一般由彩金、首飾、衣服、鞋子、五谷、酒、肉、大棗、紅糖、花生、米、喜糖、納西紅餅、茶、活魚等24種組成。其中糖茶酒米象征婚后衣食無憂;紅糖象征生活甜甜蜜蜜;大棗花生象征婚后早生貴子;活魚象征婚姻生活年年有余,幸福平安。

 

按照納西族的結(jié)婚習俗,女兒出嫁需帶上各種嫁妝,嫁妝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變化。而銅器是必備的嫁妝之一,包括銅火鍋、銅盆、銅桶、銅勺、銅壺等,寓意是祝愿新人生活美滿,吉祥如意。舊時的嫁妝除了銅器,還有大木柜子、箱子、被褥、衣服、繡花鞋等生活用具,而現(xiàn)代納西族女孩的嫁妝則包括了各種家用電器及各種時尚生活用品。

 

回門、上街購物是目前仍然保留的納西族婚俗?;槎Y第二天(史料記載是第三天),新娘子回門。女家這天正式待客稱回門客。當天新娘天亮起床,首先清掃庭院里里外外,然后生火做早餐。吃過早飯后,新郎新娘帶上酒肉糖茶等禮物在男女伴友和親屬的陪同下赴女方家省親。到女家后,新郎新娘要先拜祖先,后拜父母親友,再到客席上敬酒行禮。夫妻倆必須當天返回,不能留宿女家。


第四天新娘逛街。新娘逛街時,有的夫妻同行,有的由小姑作陪,這是這場婚事的壓軸戲,是新娘改裝后的首次公開亮相(以前納西族姑娘和媳婦的頭飾是完全不同的)。新娘子逛街路遇親友和小孩都要散發(fā)喜糖,據(jù)傳這是婆婆考驗媳婦能否勤儉持家,是否聰明能干的一個方式。這天新娘上街要買回魚(表示四季有余)、蔥(表示聰明才智)、松明(表示光明吉祥)、花生(象征早生白胖孫孫)等物。第五天新娘單獨回娘家,當天返回。

 

近年來,在政策支持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不懈努力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斷升溫,國潮時代來臨。當下年輕人從各個方面和角度,挖掘與呈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并引以為潮流,傳統(tǒng)文化和非遺正以獨特的魅力“圈粉”年輕人。


在麗江,就有這樣一家深耕納西傳統(tǒng)民俗非遺的企業(yè)——喜鶴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公司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專注于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的傳承展示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成立以來,已承辦2000余場納西婚禮,其中超 50% 的參與者為海外游客 —— 他們格外鐘情麗江傳統(tǒng)文化,不少來自新加坡、西班牙等國家的新人,會穿上納西族服飾,親身參與跨火盆、喝糖茶等迎親儀式,沉浸式感受這份獨有的 “中式浪漫”。


若想深入了解納西族傳統(tǒng)婚俗,不妨前往麗江古城新義街積善巷 63號的“納西人家” 特色文化院落,親身感受這份文化魅力。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記者/雷鳳姣

責編/李映芳

二審/和眾學(xué)

終審/譚元懷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聲明】如需轉(zhuǎn)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nèi)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zhuǎn)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zhuǎn)發(fā)